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

102.4.26新峰農場參訪 –Part3病害篇

葡萄露菌病
學名:Plasmopara viticola Berlese et de Toni
英名:Downy mildew
分類地位:Oomycota卵菌門
          Peronosporales露菌綱
          Peronosporaceae露菌科
簡述:
   絕對寄生菌。孢子囊梗為二分叉,分叉呈直角、不規則,孢子()圓形,具乳狀突起,游走孢子呈洋梨形,具二條鞭毛,卵孢子為球形,褐色。其分布遍佈於世界各葡萄栽培地區。
病徵:
    主要發生於葉、幼嫩枝條、卷鬚、花穗以及果粒上。葉片罹病時,多形成斑塊形淡綠色或黃綠色的病斑,稱油狀斑,且於葉背病斑處產生白色黴狀物,即是本菌孢囊以及孢柄,隨後病斑變成赤褐色至褐色,中央壞死不再產孢,僅剩病健葉交接觸產孢,嚴重者落葉;另一種病斑為細點狀,多件於栽培末期或老化的葉片上,病斑多呈針尖狀,很少大於0.5公分以上,數目極多,往往使葉片黃化掉落。在幼嫩枝條或卷鬚罹病時,病斑初期呈水浸狀,隨後呈橄欖綠色,組織變硬變脆,最後褐化枯死,若遇溼度較高的環境則在表面產生大量白色孢囊。感染花穗、幼果、小果軸、主果軸等部位時,會造成花、心皮、小果軸等呈暗綠色水浸狀,主軸扭曲時有時產生大量白色孢囊,隨後造成罹病部位枯死。若是果房在座果後期被感染,多先自小果軸發病,隨後果粒呈水浸狀褐化,隨後脫落 (1)(2)(3)
觀察記綠:
    事實上,由於園區有定期做噴藥防治,因此大部分的葉片都沒有罹病,比較常見的為斜紋夜盜幼蟲啃蝕造成的危害。但是由於噴藥時灑藥車有體型的限制,因此在葡萄園角落的部分發現有葉片受到露菌病的危害,露菌病最好認的部分,就是其葉表上具有黃化的斑塊型病斑,並於葉背產生白色的毛狀物,而這也是露菌病最典型的病徵。
圖一、受露菌病危害的葉子。左圖為葉表,右圖為葉背。由葉片上的褐化病斑可知此葉片以被感染一段時間了,葉背上病斑處可以看到明顯的白色毛狀物。


解剖顯微鏡下,可以看到露菌病菌絲白色,孢子囊梗具有二分支,其上產生一粒粒的孢囊。
圖二、解剖顯微鏡下觀察。

 呈赤褐色的病斑部位壞死不再產孢,但在與尚呈綠色未被菌絲侵占的葉脈交接處有少許的產孢(圖右上角)。
圖三、解剖顯微鏡下觀察褐化病斑。

     光學顯微鏡下可以明顯看出其孢子囊梗為二分叉,孢子囊圓形,具乳突。

圖四、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照片。

    染露菌病的葡萄果實,其上具有褐化的水浸狀病斑。
圖五、染露菌病的葡萄果實。

斜紋夜盜
    園中最常見的蟲害為之前介紹過的斜紋夜盜,其一、二齡幼蟲會聚集在一起取食,造成葉片上為數不少的孔洞。
圖六、斜紋夜盜的蟲包以及一大群剛孵化之幼蟲。


生理性病害-缺鎂
    在葡萄園中發現這個因元素缺乏而產生生理性病的葉片。要如何判定這不是病害呢?由於之前有說過,一個病害的發生通常不會只侷限於零星一兩片葉子,因此這次參訪時看到這片葉片時,我們還刻意注意了一下周遭是否有類似的病徵,但是卻沒有,因此判定它十之八九不是因病害所造成的。當缺鎂時,位於下位、成熟的老葉片會自近葉緣的葉肉開始黃化,葉脈間的葉肉黃化並且會有壞疽產生(2),而由於鎂是一種移動性元素,當植株缺鎂時,鎂會自老葉片移動到頂芽的新葉片作補充,因此這種生理性病徵通常只會出現在老葉上。
圖七、葡萄的缺鎂生理性病害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