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

葡萄中心~~舊地重遊,收穫多多-Part1蟲害篇

    自我們第一次去葡萄中心已經過了一個半月了,我們想說葡萄中心的葡萄應該差不多成熟了,所以又去了一次葡萄中心。
    葡萄中心的天空還是一樣的蔚藍,但是不同的是,葡萄已經一一的套袋了。而當我們走進葡萄園中更是嚇了一大跳,因為葡萄中心突然多了好多病害。除了之前就看過的小黃薊馬和斜紋夜盜外還多了露菌病、銹病,黑腐病以及白粉病。還有台灣黃毒蛾的成蟲和二點葉蟎及神澤氏葉蟎。另外我們也有觀察到一些元素缺乏的病徵。
 
圖一、葡萄中心葡萄園
圖二、葡萄中心套袋了~
圖三、有些葡萄葉片故於繁茂,導致溼氣太重,莖上長出氣根。
圖四、葡萄噴藥中。

    我們原本想要先看完兩區葡萄有哪些病徵再開始摘樣品的,沒想到我們去第二區的時候,第一區竟然開始噴藥了(我不確定是噴甚麼,有可能是肥或是農藥) 。我們當時就嚇得要死,生怕等它噴完把我們剛剛看的病害全都噴掉了,所幸後來似乎沒什麼太大的影響。不過我們還是因禍得福,拍下這一幕。

姬黃薊馬(又名小黃薊馬、茶黃薊馬)
   葡萄中心小黃薊馬危害嚴重,在葡萄園中隨處可見其啃蝕痕跡。
圖一、 小黃薊馬危害貌。葉片延脈緣出現褐色啃蝕痕跡
圖二、小黃薊馬會造成果實表面略圓形的不規則疤痕。
圖三、小黃薊馬嚴重啃食幼葉,造成葉脈黑化。
圖四、幼嫩葉梗也遭到啃蝕。
圖五、我們本來懷疑這可能為葡萄捲葉病毒,但是問過病毒室的學長姐才知道,原來葡萄捲葉病毒的捲曲是呈波浪狀,並不是呈現單純向外捲曲的樣子,所以應該不是葡萄捲葉病毒病。

斜紋夜盜~密密麻麻的大軍來臨
 斜紋夜盜會在葉背上產生卵塊,幼蟲孵化後會聚集於葉子下方啃食葉片,啃成一個個細小的洞。
圖一、斜紋夜盜卵塊及剛孵化的幼蟲
圖二、斜紋夜盜啃蝕痕跡

神澤氏葉蟎Tetranychus kanzawai 
這葉子黃黃的,感覺就是被葉蟎咬過,不過這次可不是二點葉蟎喔!而是一般被稱為紅蜘蛛的神澤氏葉蟎喔~
圖一、神澤氏葉蟎危害狀


神澤氏葉蟎Tetranychus kanzawai 
分類地位:Acarina蟎蜱亞綱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Acariformes真蟎目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Actinedida福蟎亞綱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Promatides原節總股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Eloutherengonina游植蟎股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Raphignathae縫顎蟎亞股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Tetranchoidea葉蟎總科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Tetranchidea葉蟎科
    分布於台灣與日本,主要寄主有桑樹、葡萄、茶、桫欏、細葉厚殼樹、枸杞、樹薯、月橘、紫蘇、龍葵、柚木、欖仁樹、豆類、草莓及花卉(1)。
    成蹣產卵於葉背,成、幼蹣均群棲於葉裡或葉面凹部吸食為害,此蹣在田間常有吐絲降落隨風飄盪而分散之習性。卵期34天,幼蹣有3 齡,每齡平均1.52天。自卵至成蹣 810天,成蹣壽命平均10天,每一雌蹣一生平均可產3846粒卵,卵產於葉背,略有集中之勢,卵上覆有絲質保護物。全年均可見,但夏季為發生盛期,全年世代平均日數約41天,一年21代。
    雌蹣赤褐色,橢圓形,鮮紅色,背面兩側有黑褐色縱紋。雄蹣體型較小,體色也較淡。幼蹣色淡黃,幾近透明,也有黑褐色縱紋。卵圓球形,無色透明,雌蹣產卵為186 粒。
    成、幼蹣均群棲於葉裡或葉面凹部吸食為害,致葉片呈現灰白狀,若嚴重為害葉片時,常造成葉片皺縮,亦造成葉片黃化而脫落(2)。
圖二、疑似神澤氏葉蟎的卵
圖三、神澤氏葉蟎(解剖顯微鏡低倍)
圖四、神澤氏葉蟎(解剖顯微鏡高倍)
 圖五、神澤氏葉幼蟲(解剖顯微鏡高倍)

參考資料:
1.江益男。2003。植物保護圖鑑系列II-葡萄保護。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。p.11~12


台灣黃毒蛾 
學名:Euproctis taiwana
英名:Taiwan yellow tussock moth 
分類地位:Lepidoptera鱗翅目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ymantriidae 毒蛾科
   台灣黃毒蛾分布於台灣和沖繩,寄主包括葡萄、蓮霧、柑橘、桃、梨、番石榴、茶、番茄、高粱、玉米、非洲菊、菊花、大理花、唐菖蒲、玫瑰及其他蔬果近百種以上(1)。
圖、台灣黃毒蛾照片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   每年發生89世代,周年可見各生長期個體,然67月為發生最盛期。成蟲頭、觸角、胸部、前翅皆黃色。後翅黃白花,前翅中央部具彎曲之2條白色橫帶。前胸背部,肩板及前翅內緣部具黃色長毛。後翅內緣及基部密生淡黃色長毛,腹部末端具橙黃色蟀毛。白天潛伏於樹幹上,至傍晚時開始活動產卵,將2080粒卵產於葉片上,卵塊呈紐狀,上蔽母蛾之黃色尾毛。孵化幼蟲群聚於葉背,幼蟲具毒毛,觸及皮膚紅腫發痛。在67月份在葡萄上發生晚腐病,大量葡萄汁液外流時,常吸引該蟲之成蟲群集吸食。
 幼蟲頭部褐色,體橙黃,各節有多數刺毛塊,長在兩側的帶赤色,長在背面的呈黑色,背部有寬縱條紋,中央為赤色的縱線,各氣門下線處有赤紋 1個。腹部第45節背部中央線上,各有黑色瘤狀的大毛塊 1個,體長約25公厘。
 蛹為圓錐形,色淡黃有光彩,有赤色的背線,腹端有纓狀尾刺。繭黃褐色,為不規則橢圓形,結於寄主植物的枝葉或莖幹部的間隙中。
 幼蟲常群棲於受害果上取食汁液,毒毛易引起皮膚騷癢及紅腫,採果時亦常受害,且常作繭在枝葉上,為葡萄重要害蟲(2)。

參考資料:
1.  江益男。2003。植物保護圖鑑系列II-葡萄保護。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。p.16~18
2.  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。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製作。
 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